1、明清时期,扬州有600多条街巷,是座名副其实的“巷城”。就像我一走进这条巷子,两旁古旧的门坊,不紧不慢生活在天井里的老太,挑着蛇皮袋走街穿巷叫卖的老汉,迎面骑自行车过来目无表情的男人,都让我有种身在高邮老家的恍惚,与刚才外面大街的现代气息形成强烈的反差。
2、刹那间,我老婆的话又在耳边幽幽地响起:家里房贷还等你还呢!
3、(1)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园林以自然的山、水、地貌为基础,但不是简单的利用,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改造加工,再现一个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的自然。
4、古典名园小盘谷位于扬州老城丁家湾,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周馥全家福(摄于1918年,来源网络)
6、小盘谷中处处随形造景,以小中见大的手法,营造出深山大泽的气势。或用粉墙分隔花园,或以游廊连接亭台,一隔一连,使景观若隐若现,给人造成空间无限的奇妙错觉。
7、东西两园风格迥异,西园结构紧致,以山水取胜,东园则布局开朗,以花木为胜。
8、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这时暮色下密,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像鱼龙起伏于波浪中。同行的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谓小盘谷,大概就是了吧。”
9、派对上的亮点是四位(又是四位)身穿洁白长裙的扬州女孩,从黄昏到深夜一直在那里演奏,以至“行者陈志文”把这个画面发在围脖上时,引来网友们大面积的躁动。是的,“明清园林、小家碧玉、美酒佳肴、风花雪月”,奶奶的,太有杀伤力了。自古以来,扬州就有精致生活的传统,难怪已故画家韦尔乔称“扬州是宋词般的城市”。小盘谷将文人园林、现代设施、艺术审美有机结合,让人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提升,这种享受是很难复制的。
10、玉山楼与九狮图山隔水相对,以一座三折石桥互为交通。
11、(1)建筑统帅园林。在欧洲古典园林中,在园林中轴线位置总会矗立一座庞大的建筑物(城堡、宫殿),园林的整体布局必须服从建筑的构图原则,并以此建筑物为基准,确立园林的主轴线。经主轴再划分出相对应的副轴线,置以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水池、喷泉雕塑等。
12、不过那个场景还真有点归家的感觉,一位老管家笑眯眯地“吱嘎”一声为我开了那座黑漆大门,我沿着灯笼的影子摸上了木楼梯。其实,俺本想在深夜独自去园子里体验一把古代书生的情怀,但月黑风高,还真怕来个狐女把我勾走呵呵。
13、意大利园林一般附属于郊外别墅,与别墅一起由建筑师设计,布局统但别墅不起统率作用。它继承了古罗马花园的特点,采用规则式布局而不突出轴线。园林分两部分:紧挨着主要建筑物的部分是花园,花园之外是林园。意大利境内多丘陵,花园别墅造在斜坡上,花园顺地形分成几层台地,在台地上按中轴线对称布置几何形的水池和用黄杨或柏树组成花纹图案的剪树植坛,很少用花。
14、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这时暮色下密,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象鱼龙起伏于波浪中。同行的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谓小盘谷,大概就是了吧。”
15、小盘谷的西部为徽派住宅,东部为后庭花园。
16、“呼之犹应,不能语,延至次日午刻,目犹瞠视不瞑,我抚之哭曰:‘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经手未了事,我辈可以办了,请放心去罢。’忽目张口动,欲语泪流。余以手抹其目,且抹且呼,遂瞑,须臾气绝。余哭之久,不能具疏稿。”
17、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咳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18、作者携友凭吊遗民避难之所,一路行来,清静的环境和秀丽的风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新的桃源,也同时表达出作者已经厌倦世俗的纷争,向往返璞归真的心灵的一种折射。
19、(3)高雅的文化意境。中式造园除了凭借山水、花草、建筑所构成的景致传达意境的信息外,还将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形式,如匾额、楹联、碑刻艺术等融入造园之中,深化园林的意境。此为中国园林所特有的,非其他园林体系所能比拟的。
20、平山堂上,有一幅脍炙人口的对联:“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原作者是四位宋代文人,四句诗词集在一起,凑成一副描述平山堂风光的极佳楹联。集句人是徐文达,清光绪年间的官员。
21、小盘谷系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两江总督周馥购得徐氏旧园重修而成。园内假山峰危路险,苍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径盘旋,故而得名“小盘谷”。
22、同游的人,有舅父侯振廷,朋友管异之、马湘帆,学生欧岳庵,弟弟念勤,连我共六人。
23、小盘谷精心构景,美如诗画,乃城市山林之杰作和扬州造园艺术的一绝,无愧为清末扬州私家园林的经典。
24、公元1904年,位于今天老城区大树巷42号的“小盘谷”有了新的主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周馥。从那一年始至今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小盘谷”高高的围墙外面,战火起了又熄、硝烟聚了又散,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登场又黯然退场。而在高墙之内,“小盘谷”依然自成小天地,高墙里的主角也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周氏家族。
25、好作品跟朋友一起分享,感谢大家的支持交流学习!
26、九狮图山初建于清朝乾嘉年间,为叠石大师戈裕良的杰作。原山被毁后,现存的假山重建于光绪年间。
27、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28、一进园门,即为西园,复廊檐下立有一尊寿翁形象的太湖石峰,石为园之魂的气象扑面而来。
29、在大地图的中间靠下一点点~~踏剑山庄出了门就是棋盘谷~~如果腻知道镜湖居的话就从镜湖居出来沿着大路一直往南走~~过了桥就到棋盘谷了~~镜湖居在祖龙的左下角一点点的地方~~如图~~
30、重视水的处理。借地形修渠道将山泉水引下,层层下跌,叮咚作响。或用管道引水到平台上,因水压形成喷泉。跌水和喷泉是花园里很活跃的景观。外围的林园是天然景色,树木茂密。别墅的主建筑物通常在较高或最高层的台地上,可以俯瞰全园景色和观赏四周的自然风光。意大利园林常被称为“台地园”。
31、小盘谷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两江总督周馥购得徐氏旧园重修而成。与我同行的朋友陈志文告诉我,八十年代小盘谷是市商业局招待所,每晚床位16元,入住旅客可领一瓶竹壳水瓶热水。如今的小盘谷经过“一德文化”重新打造成高端私家园林会所。
32、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33、作者携友凭吊遗民避难之所,一路行来,清静的环境和秀丽的风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新的桃源,也同时表达出作者已经厌倦世俗的纷争,向往返璞归真的心灵的一种折射.
34、(1)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园林以自然的山、水、地貌为基础,但不是简单的利用,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改造加工,再现一个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的自然。
35、扬州园林素负盛名,在丁家湾大树巷内,有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园林,名字就不落窠臼,颇为特别——小盘谷。2006年,小盘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6、九狮图山重峦叠嶂,山上松竹葱茏,山中谷洞幽深,山下水光潋滟,山边有石蹬道通向山旁的风亭,在亭中可一览全园秀色。
37、光绪初期,苏北地区连年闹水荒,民不聊生。已是布政使官衔的徐文达,奉命到扬州赈灾。由于他处事果断,又比较的关心民瘼,措施切合实际,既安抚流离失所的灾民又能搞活农业生产,光绪七年(1881),被任命为代理两淮盐运使;因治水有功,又两次被委以署理河漕总督,成为朝廷所倚重的干员。
38、“周今觉少年时代生活在扬州,后来长期在上海从事房地产和对外贸易,同时是中国的‘集邮大王;周叔弢是在小盘谷长大的,既是实业家又是著名藏书家;周明泰是收藏明清戏剧史料的权威;周志俊是周氏实业界在南方的代表人物;周叔迦创办过中国佛学院,是知名的佛学专家。”
39、你好,盘谷红木家具质量挺好的,性价比也不错。(帅哥!美女!如果对您有帮助,给我的答案一个好评哦^^,谢谢,亲)收起
40、1904年,两广总督周馥在其所购的徐氏旧园基础上修建了这座私人宅园,
41、(5)追求形式与写实。欧洲人的审美意识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有着截然的不同,他们认为艺术的真谛和价值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完全建立在各部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42、花园被一道花墙分隔成东西两园,再以月洞相通,做到了隔而不断,既互为借景,又增加了景深,最后通过游廊连景,达到了虚实结合,节奏多变,移步换景的奇效。
43、洞内清气沁人,因有多个孔穴透光,并无晦暗之感。
44、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一寺院,叫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寺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大谷。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崖倾斜,形状象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却常常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贯注到山脚。
45、小盘谷原主人叫徐文达,安徽南陵人。在光绪七年任两淮盐运使。在任期间曾在家乡征聘苏州、扬州等地能工巧匠修建了巨大的住宅园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眼光。后来在扬州大树巷又按照家乡的样式,请能人取其精华设计建造了小盘谷。园林主人与设计师有点像现在的制片人与导演的关系,制片人眼光高,导演就会拍出精品,反过来制片人脑子进水,导演本事再大,也只能拍出烂片。
46、据说后来周馥接手该园后,只在民国初年对宅园作了维修。周馥夫人吴氏,一直定居在小盘谷,直至1907年底病逝。这次从扬州回来,听扬州文友吴静说,八十年代汪曾祺先生也曾在这里住过,一下子让我有了明月清风、山河浩荡的感觉!
47、周馥迁居小盘谷后,原想就此归隐,然而这避世清幽的生活只持续了三个月,他便在李鸿章的一再敦请下重返官场,此后历任四川布政使、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一晃又是十年,直到71岁高龄,周馥再度辞官,回到令他魂牵梦绕的小盘谷,终于与日日等待他的夫人吴氏团聚。谁料相聚不过短短数月,夫人猝然病逝,周馥悲伤不已,再无留恋,搬离小盘谷,回到安徽老家。当初在小盘谷颐养天年的人生规划终未实现。
48、小盘谷园林占地5000多平米,整个园林西边是住宅区,东边是园林区,大门在大树巷。园林区又以花墙隔为东西两个园子,那天我特意沿着“踏步”爬上假山上的“风亭”,居高临下,可见两个园子真是完全不同风格,东园是古道西风瘦马,西园是小桥流水人家。古代的园林与绘画一样,其核心是隐逸文化,把门关起来,不关心国家大事,自得其乐,在家做天王老子。
49、咸丰三年(1853),南陵县遭太平军围困,清军及当地团练与太平军展开城池争夺战。徐文达以白衣秀士的身份,组织民团,冒死协助官军筹集粮饷,他的胆识为两江总督曾国藩器重。
50、周馥跟随李鸿章三十余年,不但参与筹建北洋海军、开办海军学校,也参与了天津电报局、开平煤矿等的设立,应该说几十年亦师亦友的交往,使得周对李的感情既深且复杂。
51、小盘谷占地小,妙处在于运用了“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造园者为了能小中见大,在有限的空间内,应用粉墙分隔,增加景深,以游廊连接景点,一隔一连,使景观若隐若现,给人们造成奇妙的错觉。同时,以通过开池堆山,变幻景观,创造无限空间。设置亭台楼阁,组合巧妙,参差错落,相互借景,组成画面,树木花草点缀其间,增加山林之意。小盘谷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52、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53、从“小跟班”到封疆大吏
54、释文: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三万钱。
55、一百余年前,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周馥相中了扬州丁家湾大树巷附近的一处宅子,并出资买下,这便是今天的大树巷42号的“小盘谷”。
56、当李鸿章的淮军突起,作为徽籍从军人士,他赴上海参与战事。攻打苏州时,率军查抄太平军囤粮,及时转运到前线。天京(南京)陷落后,徐文达获褒奖,由九品小吏越级晋升。后在消灭捻军的战争中,他同样有胆有识,后勤工作做得井然有序,深获曾国藩赏识,官职一路飙升。
57、在这个漫长的世纪里,伴随“小盘谷”一次次冬去春又来的,是这个百年望族绵延百年的故事。如果将大树巷42号“小盘谷”的主人周馥及其后代,在这风云激荡的百余年间的过往,拍成一部大剧的话,这部大剧定是荡气回肠。
58、(4)追求整体布局的对称性。建筑、水池、草坪、花坛等的布局无一不讲究整体性,并以几何的比例关系组合达到数的和谐。
59、水榭三面临水,底部由太湖石撑托,有浮水飘逸之感,
60、【小盘谷】表达了作者携友凭吊遗民避难之所,一路行来,清静的环境和秀丽的风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新的桃源,也同时表达出作者已经厌倦世俗的纷争,向往返璞归真的心灵的一种折射。
61、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一寺院,叫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寺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大谷。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崖倾斜,形状像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却常常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贯注到山脚。
62、我的朋友、南京著名设计师陈卫新参与了小盘谷的设计,我曾有幸看了他写的有关小盘谷丛翠馆设计的论文,有图有文有真相,所下的功夫让人对设计师这个职业肃然起敬。其实在古代,设计师大多是文人、艺术家,比如张岱的父亲和叔叔就是设计房子、造船的高手,还有设计何园的片石山房的石涛,是清末的大画家。
63、其叠法极为高致,既得书画巨匠石涛的叠石精典“片石山房”之精髓,又有其它江南园林叠石佳作之神韵,为清末扬州园林假山的代表作。
64、丁家湾深处的“小盘谷”
65、东园的青瓦白墙绵延数十米,其起伏之形如游龙翻腾,凸显了徽派建筑魅力,乃中国古典园林中龙脊墙的标本。
66、人间何处有此境道光庚戌七月既望吴咨
67、陈从周又在其《扬州园林》中赞赏道:“山拔地峥嵘······,惜民国初年修缮时,略损原状。此园假山为扬州诸园中的上选作品。”
68、小盘谷意为世外桃源,得名源于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
69、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70、李辅堂虽然只在小盘谷度过了短短五年光阴,却也牵头演绎了一段近似神话的文人风采故事:先有他和俞樾、笠云禅师等人在此雅聚的意趣,后有其子李辅耀在浙宦游30余年见于此广聚文人墨客、金石书画名家,棋枰论道。这份热闹,不仅停留在小盘谷的一方天地中,更是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泠印社的建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邮箱:2466368147@qq.com 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