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2、贾(gǔ)人:商贩,商人。古代商人也成为商贾。
3、小学生必背文言文|31长竿入城
4、揖让进退:“揖让”是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即打拱谦让。“打拱”是两手相合,上身微俯。这种礼节,相当于现在的握手见面。“进退”是指走上前与后退。古代臣子见君主要趋行,意为小步快走,以示敬意,退要后退几步然后转身出走。
5、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
6、(释词)常嬉于墓间之事(嬉)游戏,玩耍。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街卖)在街上做买卖。复徙居学宫之旁(徙)迁移。(徙居)搬家。(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见此情景,)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儿子居住。”于是就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说:“这里也不适合我的儿子居住。”再次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说:“这正是我儿子适宜居住的地方啊。”
7、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8、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9、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10、乃:于是,就。乃去:意思就是于是离开(这里)。
11、孟母三迁,说的足孟子母亲为了教育孟子和为了孟子的成长而三次选择居住环境的故事。这则故事又叫“孟母择邻”、“慈母择邻”。孔子认为:“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这和“孟母三迁”故事一样,都强调了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性。“孟母三迁”故事为历代所称述。如,东汉赵岐《孟子题辞》:“孟子生有淑质,风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宋代苏拭作《崔文学甲携文见过》:“自言总角岁,慈母为择邻”。元代关汉卿《蝴蝶梦》:“想当年孟母教子,居心择邻;陶母教子,剪发待宾。”等等。“孟母三迁”成为后世母亲重视子女教育的典型,影响至今。
12、小学生必背文言文|29王戎不取道旁李(道旁苦李)
13、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14、(原文)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15、刘向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秋八月,鉴于秘府之书颇有散亡,诏使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刘向领导校勘、整理采访来的书籍。他负责校经传、诸子、诗赋;任宏校兵书;尹咸校术数;李柱国校方技。
16、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祭拜之事,其母曰:“此非无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戏为设鉏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子矣。”遂居焉。
17、常嬉为墓间之事, 嬉()
18、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其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9、小学生必背文言文|27盘古开天地
20、但是在古文中的“所以”还可以指“用来……”,上文中的“此非吾所以处子也”,意思是“这里不是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又如上文中的“此又非所以处子也”,“所以”也指“用来……”。又如“车者所以载人也”,意思是车子是用来让人乘坐的。
21、孟子①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②,其母曰:“此非吾所以③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④衒卖⑤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⑥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⑦揖让进退⑧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子矣。”遂居焉⑨。
22、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23、中国有句古语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名言。这均表明环境能够移人。孟母所以要“三迁”,目底是为儿子寻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事实证明,孟母做得对,他的儿子孟轲后来成为了儒教的“亚圣”。
24、小学生必背文言文|18东施效颦
25、说“焉”:“焉”是文言虚词,常用在句末作语气词,相当于“了”。但有时又相当于“于之”,即在这里,在那里。上文中的“遂居焉”,即遂居于之,意思是“就住在这里”。又如,《曹刿论战》“夫大国,惧有伏焉”中的惧有伏焉,即俱有伏于之,意思是“担心齐国在那里有埋伏”。
26、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贾(gù)人()
27、小学生必背文言文|26孙叔敖杀两头蛇
28、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29、【孟母三迁文言文】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30、原文: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翻译: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31、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32、小学生必背文言文|17鹬蚌相争
33、小学生必背文言文|02曹冲称象
34、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里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离开,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宰的东西,他母亲又说:“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35、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36、小学生必背文言文|07司马光
37、“孟母三迁”用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环境对人很重要;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38、小学生必背文言文|08守株待兔
39、寓意:良好的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40、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说:“不行!不能让孩子住在这里了!”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后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41、孟子小的时候,住的地方靠近坟墓,经常玩丧葬之类的游戏。孟子的母亲说:“这里不适宜用来安顿我的儿子。”就迁居到市场旁边。孟子又模仿商人沿街叫卖。孟子的母亲说:“这里还是不适宜用来让我儿子住下。”又迁居到学校的旁边。孟子便学习祭祀祖宗的仪式以及进退朝堂的规矩。孟子的母亲说:“这里可以让我儿子住下来了。”于是就在那里住下。
42、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43、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在看行不行
44、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45、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46、关注并设为星标,每天分享一篇文言文
47、小学生必背文言文|32论语四则(其一)
48、小学生必背文言文|12三字经(节选)
49、解释: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说:“不行!不能让孩子住在这里了!”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后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50、这里可以安置我的儿子。
51、揖(yī)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礼仪。
52、孟母三迁,说的是孟子母亲为了教育孟子和为了孟子的成长而三次选择居住环境的故事。(孟母三迁:启示)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53、小学生必背文言文|34贾岛推敲
54、小学生必背文言文|25螳螂捕蝉
55、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孟母三迁》,故事讲述了古代思想家孟轲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连搬了三次家。这个故事使我深有感触,多年前,我要上幼儿园了,妈妈为了让我有更多的选择学校的机会,很有远见地把家搬到了常州,妈妈的目的其实是和孟母一样的,而且妈妈平时经常会对我说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意思是说接近好的人,使人会变得更好,接近坏的人会使人也变坏。所以,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56、小学生必背文言文|16杯弓蛇影
57、小学生必背文言文|09南辕北辙
58、小学生必背文言文|20得过且过
59、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60、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61、墓间之事:指模仿丧葬之类的事情。
62、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63、小学生必背文言文|19郑人买履
64、小学生必背文言文|11买椟还珠
65、小学生必背文言文|15画蛇添足
66、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67、小学生必背文言文|21邯郸学步
68、小学生必背文言文|24叶公好龙
69、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70、小学生必背文言文|22滥竽充数
71、小学生必背文言文|06弟子规(节选)
72、我们生活在一个互相联系的世界中,时时刻刻都在受到周围人和物的影响。因此,周围的人和物会对我们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人总是要往好的方面发展的,所以,人们尽量避免不利的环境。孟母也是一样,她不希望不利的环境对她儿子产生影响,就几次搬家。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人们当然希望近赤了。
73、小学生必背文言文|14夸父逐日
74、说“所以”:“所以”常用来表示原因,例如“吾所以去京者不愿为仕也”,意思是我离开京城的原因是不想做官。这种用法古今相同,
75、在三阁校书19年,把数十年间堆积如山的宫廷藏书重加整理。每校完一书,乃条贯篇目,撮其旨意,编成当时国家藏书总目——《别录》,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目录工作的先例。方法为:广罗遗本,较之异同,除去重复,条别篇章,定著目次,然后再写定正本,撰写叙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邮箱:2466368147@qq.com 删除,多谢。